去年9月底,《惠州日报》记者在龙门县地派镇采访时发现,一种名叫万博体育3.0app的野菜在当地餐馆悄然流行,成为深受游客喜欢的美味佳肴(相关报道详见《惠州日报》2011年9月28日B2版报道《万博体育3.0app野菜成佳肴》)。时隔大半年后,昨日,记者再次走进地派镇看到,辣木种植在当地已初具规模,镇政府也打算将其扶持打造成能带动村民发家致富的新产业。
桔树老化效益差,桔园变成辣木林
万灶明是地派镇大坑村下村村民小组村民。他家屋门前有一大片桔子园,桔树已有3米多高,枝繁叶茂,树上还有不少熟透了的桔子,看起来长势相当不错。可桔园主人万灶明的看法跟记者完全相反。在他眼中,这些桔树已是残花败柳,他正准备把它们砍掉。
“树看起来很打眼,实际上是中看不中用了。”万灶明说,这些桔树种下10多年已严重老化了,不但挂果少产量低,桔子的市场行情也不好。还挂在枝头的那些桔子其实早已成熟,就是因为太便宜还卖不掉,所以他懒得去管了。
桔园砍掉了种啥好呢?万灶明心里已有主意。他走进桔树底下,拨开杂草,泥土缝隙中钻出了一棵小树苗。“这个是辣木,半个月前种下的。这玩意新鲜,据说能做药也可做菜。桔子不行了,我想种这个试试。”
记者随后了解到,在旅游餐饮行业初试锋芒后,辣木诱人的市场“钱”景吸引了越来越多农户的兴趣。原来当地种植最多的经济作物是年桔,而那些遭遇到桔树老化、效益低下问题的种植户,纷纷跟万灶明一样砍掉桔树,种上了辣木。
公司包回收,亩收入过万元
之前在我市其他乡镇采访,记者从来没听说过辣木这种东西,万灶明等果农对辣木也并不熟悉,之所以敢大胆改种,原来有人给了“定心丸”。
打包票的人名叫万结红,也是地派本地人,正是他在4年前把辣木引进了地派。万结红曾在东莞打拼多年,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后,就想尝试自己创业。找了很多门路都觉得不甚如意。后来,他偶然从一位台湾农业专家那里听说了辣木。头脑精明的他立刻判定,这种全身是宝的树肯定有市场价值。于是通过那位专家得到了一些辣木种子,回到家乡准备大干一场。“当初没经验也没技术,种子出苗率很低,不过总算种活了一些。”万结红说,因为周边打听不到有人种这东西,他只能完全靠自己摸索,头3年主要是搞试验,一直没敢扩大。
树苗种植技术掌握后,他开始搞产品开发。根据书本上查到的资料,同时请教中山大学搞食品研究的教授,他从相对容易的食品加工入手,做出了清炒辣木嫩叶、辣木嫩叶煎蛋、辣木煲鸡汤等美味可口的菜品,送餐馆试用后很快走红。如今除菜品外,他还开发出了辣木茶。这种由辣木老叶制成的茶,茶水颜色清亮,喝起来有一种清甜的味道。
万结红的成功,邻居们眼见为实,纷纷向他取经。万结红也想把这个事情做大,他以公司加农户的模式,培育树苗供应农户,同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,并承诺产品回收。“幼苗种下,当年底就可出产。第二年一棵树可产鲜叶20公斤以上,每公斤回收价初定是8角钱。”万结红说,初步算下来,辣木亩产收入能达万元以上,而且不需用任何农药,也不需化肥。除了买苗的钱和土地,其他不用多少成本。
建种植加工基地,打造成新型特色产业
辣木的悄然走红,也引起了地派镇政府的注意。经过一番调查他们发现,因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、氨基酸、钙、钾、铁及维生素A,可食用可药用,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,辣木已被国家林业局列入重点推广的经济树种名录。在广东省内,韶关、英德等粤北山区辣木种植与加工产业也已渐成规模,并已开发出辣木茶、辣木汤料、辣木酒、辣木糖、辣木花、辣木籽等多种产品。
“我们觉得这东西不错,可以充分利用大量的山坡地种植,而且没有任何污染。我们准备扶持形成一个新型的特色产业,带动村民发家致富。”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。
而采访中记者看见,当地已在一片低矮的山头上建立起一个226亩的示范种植基地,联合中山大学的技术力量,进行油茶和辣木混合间种的立体式种植试验。同时,辣木加工基地的建设也已启动,8万多元的辣木加工机器已买回,能把整条的辣木树干切成碎块。接下来,还将建造一个太阳能烘干房。辣木的树枝干切碎晒干后,可直接打包销售做煲汤材料,也可送制药厂做药材原料。